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离壬寅年五月初五(2022年6月3日)端午节还有:
返回列表 发帖
(一)果树

    龙眼、荔枝、番石榴(鸡屎果)、蒲桃、番蒲桃、凤眼果(频颇)、丝线柚、佛手(香橼)、黄皮、芒果、桃、桂花李、青梅、杏、枇杷(露骨)、三稔、杨桃、青果(白榄)、人面子(银楝)、觔斗(稔牙)、人参果、无花果、石榴、番荔枝、橙、桔、柑、大蕉、粉蕉、香蕉、木瓜。还有爬藤类的葡萄(葡提子)、龙珠果(香果)等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(二)其他树种

    木棉、细叶榕、大叶榕、橡胶榕、南洋杉、落羽杉、松树、水松、白兰、樟树、枫树(半枫荷)、石栗、影树(凤凰树)、大叶桉、细叶桉、苦揀、大叶相思、细叶相思、柳树、观音柳、紫荆、羊蹄甲、广榔、大王椰、鱼尾葵、蒲葵、青竹、撑高竹、吊丝丹、大头典、簕竹、水邕子、升思子、谷木、牛奶稔、招了棒、鸡蛋花、水芒、水涌花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(三)花卉

    叠滘种花、养兰和盆景栽培,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,一向是乡人的业 余爱好之一。闲时工余,浇水管理,截枝蓄干,美化环境,怡情养性,里人称之为“玩”。有一族姓家谱载:清·乾隆年间,有耆者返乡养兰于东篱下,设教于西塾,“以花萼联辉,以竹木济美”,四世同堂,安享晚年。可以推断,叠滘人种花、养兰的习惯由来已久。

    改革开放,商品经济发展迅速,对外贸易的兴旺,为花卉种植开辟了致富之路,很快就发展成集约生产,科学培养,昔日供人赏玩的兰草身价百倍,飘洋过海,出口到韩国、日本、台湾等国和地区。1984年,桂城镇成立了兰花协会,促进了行业技术交流和提高。叠滘涌现出一批种兰的高手和专业户,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黄元江和卢永强一同栽培的奇花梅瓣兰,1992年2月,在第二届中国(深圳)兰花博览会上,以其花型纯正,形态优美,一举获得了金奖。1996年8月8日,与登录人和其余的栽培者一起,向中国兰花协会注册登记命名为“南海梅”,并喜获注册证书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叠滘的花卉及观赏植物品种有:

    1.花卉

    中国兰、石斛兰、鹤顶兰、菊花、万寿菊、玉簪花、大丽花(芍药)、鸡冠花、凤仙花(指甲花)、千日娇、茉莉、玫瑰、月季、含笑、夜合、鹰爪、素馨、珠兰、米仔兰、九里香、杜鹃花、龙船花、海棠、簕杜鹃、大红化、一品红(圣诞花)、木芙蓉、夹竹桃、木樨花、狗牙花、紫薇、桂花、茶花、桃花、梅花、腊梅花、白兰、白玉兰、玉堂春、鸡蛋花、莲花、剑兰、百合、石蒜、鹤顶红、风雨花、风信子、姜花、美人蕉、金银花、夜香兰、紫藤、炮仗花、牵牛花、剑花、昙花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2.观赏植物

    南天竹、文竹、佛肚竹、凤尾竹(观音竹)、龟背竹、万年青、散尾葵、铁树、苏铁、巴西铁、棕竹、虎尾兰、玉芙蓉、扁柏、龙柏。  

    3.盆景树桩品种

    榆、松、梅、福茶、九里香、酸味、飞榕、罗汉松、银杏(白果)、山枫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四、畜牧业

    叠滘人,向有饲养猪、牛、鸡、鸭、鹅习惯,并辅有饲养犬、兔、鸽等。禽畜的饲养,长期以来,作为家庭副业而附属于农田种植业,1956年,农业合作化后,养猪开始列入集体生产项目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(一)养猪

    建国前,农户家庭养猪并不普遍,多为大耕户或专业户,在村中荒地圈围放养。建国后,土改结束,各农户开始逐渐家庭养猪。1956年,开始实 行生猪派购,以“多养多派,少养少派,有养才派”为原则。同时,提倡发展集体养猪。1957年,集体农庄大办猪场,农户养猪,几近绝迹,生猪的饲养量明显下降。

    1962年,社员家庭养猪重新得到肯定,视为正当的家庭副业。同时,落实饲料的分配、饲料粮供应、生猪奖售等各项政策。1964年,南海县委决定,粮食部门掌管的饲料,实 行统一定量和定价,按生猪存栏数,逐月发给糠票,计划供应,促进了集体和社员养猪的发展,全叠滘生猪饲养量大幅增加。20世纪60—70年代,农业生产、水稻的种植主要使用农家肥,而农家肥中猪粪是主要部分,因而“猪多、肥多;肥多、粮多”。发展养猪事业,是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的好方法。1971年,南海县委颁行了《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决定》,提出“积极发展集体养猪,继续鼓励社员养猪”的方针,实施见猪派购“购六留四”的政策。生产队一方面为了积集肥料,另一方面要完成派购任务,都纷纷扩大养猪场,圈猪积肥。其时,社员家庭副业选择不多的情况下,养猪还是较好的一种。人们戏称:平日找饲料喂养,称之为“零存”,等到卖猪时“整取”;“留四”部分还可以过个“肥年”。到1973年,生猪派购任务到户,除生产队集体饲养外,各农户都要养猪“交任务”。生产队都在村中空工上,建起一排排简易猪舍,分到各农家饲养生猪,称之为“公栏私养”;有人戏称这些简易的猪舍为“悟能别墅”或“八戒禅院”。实现了队队大养其猪,家家大养其猪。20世纪70年代,是叠滘生猪饲养量最高的时期。

    1980年以后,随着全面贯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,尤其是1985年取消生猪派养、派购任务后,叠滘的养猪业发生深刻的变化。首先是生产队集体养猪基本结束;农民养猪专业大户迅速增加,生猪饲养不再单纯追求数量,而根据市场需求,讲求经济效益,发展瘦肉型猪。

    进入20世纪90年代,乡人生活大大提高,叠滘村落中的旧宅基空地,早已建起崭新的楼房,房地产的发展,周边形成新区林立,民居中已难容生猪饲养的发展,而日渐减少,不少的专业大户已转业,或迁移到别处发展,叠滘的养猪业逐渐归于沉寂。

    叠滘建国后生猪饲养量和上市量情况表
    ……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(二)家禽

    三鸟(鸡、鸭、鹅)的饲养,作为一项传统的农民家庭副业,长期以来发展缓慢。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,仍是这种状况。其主要原因,是粮食饲料的短缺;另一方面是政策不稳定。特别是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农村的集市贸易被作为资本主义复辟的“活标本”而大张挞伐;1975年在“批判资产阶级法权”的运动中,进一步对集市贸易严加控制,甚至全县统一墟期;严厉限制社员自留地及家庭副业的发展,三鸟限定只数饲养等办法去割掉社会主义农民的“资本主义尾巴”。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使农副业生产和集体贸易尽丧生机。改革开放以后,三鸟的养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迅速朝专业化、集约化、良种化的方向发展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1.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,叠滘三鸟传统养殖最为普遍的是养鸡,不论工人或是农民,每家都养有数只不等,可以说是遍及百户千家,而且大都逢“母”必留,作蛋鸡饲养。在未有完全解决“温饱”的时候,不少平民百姓,就是靠鸡蛋换取油、盐等日常必需品。饲养的品种,主要以本地鸡。也曾有外来品种,如莱航鸡、洛岛红等。由于长期与本地土鸡混养,品种退化,难成规模。乡人养鸡多为放街散养,每日喂饲1—2次,以谷糠为主,杂以稻谷和青料。晚季水稻收割后,把鸡群放到已收割的禾田捡食遗谷。农业合作化以后,部分生产队在猪场附带放养少量的鸡只,是集体养鸡之始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2.三鸟中的鸭,是叠滘饲养量最大的品种,那就是“埠鸭”,而且早而有之。民国期间续修的《孔氏家谱》中就有禾埠投标,放养埠鸭的记载。“埠鸭”者,在相对固定范围的稻田内(俗称禾埠),流动散放鸭群,从几百到几千只不等,由2—4人管理。通常每年饲养三批,即春水鸭、早禾埠鸭和晚禾埠鸭,尤以早禾埠鸭为多。主要品种有:“广东灰鸭”、“中山麻鸭”等土鸭为多。前者体型稍大,适宜制作“烧鸭”,后者是肉蛋兼宜的鸭种。

    饲养埠鸭,通常在水边或水塘边搭建鸭棚(鸭寮),围上高出水(地)面1米左右的竹栏栅,北面以竹笪密封,抵御寒风。水边为平坦斜坡,但于鸭群上落。雏鸭栏,棚内以牛屎干铺地,以防潮防冷;夜间用软谷围将雏鸭圈成25—30只的小群,以防堆叠挤压;点长明灯和养猫、狗以防鼠害,也有用黄皮树叶遍插周围以防鼠。雏鸭初饲,以水洗大米饭拌切碎青菜叶、嫩草等,渐次加喂玉糠、虾糠,然后以水浸谷、青料、粗糠、动物性混和饲料代替。经过30天的喂饲后,即可全天放养,一般不再喂饲料,任其在田间捡食遗谷,觅食螺、蚬、蟛蜞及各种昆虫等天然动物。埠鸭一般经一个多月的放养,便可上市出售。母鸭在产蛋前两个月,实 行限料饲养,防止过肥;开蛋前半月,停止喂食蚬类饲料,以防雏鸭软脚病。产蛋期饲料要充足,动物料占20%,稻谷70%,粗糠10%。饲养一只母鸭,年耗稻谷约30—40公斤。

    1958年,叠南、叠北都分别办起鸭场或鹅场,集体饲养和孵化。终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,粮食、饲料奇缺而难以为继。后来,部分生产队先后搭建鸭场,放养埠鸭,而且开始引进优良鸭种“松香黄”、“北京白”等。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,稻田普遍使用高效杀虫农药,埠鸭已不能放养,而改为圈养,直接增大了成本,造成经济效益低,加上疫病流行,死亡率高,导致生产队集体饲养三鸟,逐渐减少至终止。

    20世纪80年代以前,作为家庭副业,乡人也有零星饲鸭,品种多为本地水鸭,也有泥鸭和番鸭,大都随涌放养,任其到处觅食,晚上才归栏,每日喂饲一次(有时更不用喂饲)。直到河涌水污染日益严重,鱼、虾、螺、蚬等水生动物绝迹,家庭养鸭也随之告终,极少人还在家中圈养。
论坛开设目的: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;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。
定位:
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