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离壬寅年五月初五(2022年6月3日)端午节还有:
返回列表 发帖

叠滘二十四坊名称的来历

坊(里)墟镇名称溯源

  叠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,土(地)名是星罗棋布,数不胜数的。对于坊(里)的命名与建置时间,各说有异。到目前为止,尚未找到真凭实据证明原委。因此,只好从一些零散资料中,整理出下面的结果:
  根据易瑞瑜记载,叠滘有二十四坊诗,诗中镶嵌着各坊(里)的名字: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叠滘圣乡入九龙   四涌昌社庆田丰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四头茶泗育麟地   四边发达向三东

  即:圣堂坊、横涌坊、庙涌坊、隔涌坊、涌表坊,昌平里、三里社、庆云坊、田心坊、陈丰坊。江头坊、村头坊、桥头坊、潭头坊。茶基坊、洙泗里、育麟里、漖边坊、园边坊(上大里)、卢边坊、澳边坊。东宁坊、东聚坊、东胜坊。

二十四坊的来历:


茶基坊

---始名茶基沙。茶基沙四面环水,是一个小岛。到了明代·成祖·永乐十二年(1414)有人在此地开荒种植,并以种植“本地普洱茶”为主。又因为地形似基坝,所以称为茶基沙。后来,由于成沙造地,茶基沙东岸与洙泗里西岸靠拢,只剩横涌一河之隔,就称为茶基坊。




洙泗里

---据《孔氏家谱》载,“洙泗渊源”4个字,最早出现于明·代宗·景泰三年(1452)。又据史料记载,曾在大笪地附近,举办过一间学塾,取名叫做洙泗书院。洙泗书院原是山东省曲阜县四大书院之一(其余尼山书院、春秋书院、石门书院早已湮没。),坐落孔林东北面,前向洙水,北靠泗河,是当年孔子行教讲学的地方。昔日是以孔子学说为圣教,因而套用了洙泗书院为叠滘学塾的名称。后来,亦用洙泗两字命坊名。又因为洙泗是孔子的故里而用里来定义,所以取里不取坊。这就是洙泗里的来历。


  育麟里、昌平里、上大里、涌表坊。这些名称,都是与孔子的故里有关而取名的。  (育麟里其中的一个地方叫做“下江”)。




横涌

---始名横涌基。位于叠滘的西南端,濒临横涌,与茶基沙相望,是为抗御洪水而筑的一条基坝,定名为横涌基。后来,由于地形变动,横涌基变成了居民住地,从此,改名为横涌坊。




陈丰坊

---陈岸坊和丰聚坊的合称。过去很少人叫陈丰坊,甚至有些本地人,只知道有老土地和鲤鱼涌,而不知道有陈丰坊这个名字。其原因:1,是老土地庙所在地,名声显赫;2,这一段河涌,以鲤鱼多为著称。所以,老土地或鲤鱼涌,成了陈丰坊的代名词。建国后,人们都称陈丰村(坊)了。对于老土地和鲤鱼涌的代称,逐渐遗忘。




圣堂坊

---始名新基。据成沙地形显示,圣堂坊的位置,早期是一片水洼沼泽,但其中也有成沙的陆地,聚集民居,每年都受西潦(洪水)为患。为抗御西潦,于南宋·咸淳二年(1 2 66)筑起了一条50多丈长的基坝,取名为新基(传说旧基是在澳边坊以西)。根据《孔氏家谱》载,孔念八祖(元演),于南宋咸淳四年(1 268)在叠滘村南(即新基南头)修建祖祠(孔大宗祠)。经略安抚使雷宜中题赠“阙里南祠”牌匾。明·嘉靖二十三年(1 544),孔大宗祠重修,复构一阁,以奉圣祖(即大成至圣孔子先师)。当时人们把这阁称之为“圣堂”。后来,遂名其地,于是把新基南头一带的地方,称为圣堂。其时,新基之东南面,已是沧海桑田,人们聚居,渐成坊里,自然而然地统称圣堂坊。




漖边坊

---始名南面基。此处东南面是茫茫大海,西北面一带已有民居,在南面筑了一条基坝以防御潦水(洪水)。这条基坝取名南面基。后来,成沙扩展,陆地面积增大,南面基成为民众聚居的地方,而此处是濒临激的边缘,故取名为漖边坊。




江头坊

---根据《江氏族谱》记载,江头在清·圣祖·康熙年间(1662至1722)建村。因为江姓人聚居此处,故称江头坊。




东宁坊、东聚坊

---此处的东面是一片茫茫大海,洪水每每为害。这是民众希望安宁聚集所定的名字。其中东宁坊原名叫“开低基”。




庆云坊

---始名海边沙。据史料记载,村头的西北面,是茫茫大海,西面一带叫做海边。在海边不远处,有一个沙蚯,人们称它为海边沙。后来,海边沙成沙扩大,与村头合拢,自成一个村落,取名为海边。因为它接近大海,自然灾害频繁,居民希望平安庇护,故更名为庆云坊,寓于“景升庆云”,太平吉利的意思。




隔涌坊

---因为它的位置,是村头坊的对岸(即隔了一条河涌),故称隔涌坊。




村头坊

---是叠滘成沙造地最早的地方,也是叠滘境域地名最早的起源。




园边坊

---相传此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植物园,它在植物园的边缘而得名。由于“上大里”面积较少,历史上早已并入园边坊内。




三里社坊

---古代每个地方,都有一个土神,其祭名叫做社。相传三里社,是由三个面积不大的“里”所组成的社稷之神。后来,用三里社的名称,代表着三个“里”来命坊名。




卢边坊

---据老前辈所说,此处是卢姓聚居之地而得坊名。




澳边坊

---根据史料记载,此处的西面有一个海湾,古代称之为澳。澳边坊,是在澳的边缘而得坊名。澳边坊,这个名字,昔日人们较少熟悉。因为在它范围内,有一间叫做石崖黄公祠,祠的正门,绘画着神荼、蒋垒两个大门神,在叠滘乡中,是绝无仅有的。因此,“大门神”成了澳边坊的代名词。建国后,人们只熟悉澳边村,而大门神的名字逐渐生疏了。




田心坊

---据老前辈所说,此处四周都是水田,在水田中间有一幅高地,有人在此处建屋居住。因此而得坊名。




桥头坊

---是因石桥头的所在地而得坊名(石桥头,是全叠滘乡唯一规模的石桥)。桥头坊,当年很少人知道它的名字。因为在它范围内,有一间叫做慵荘黄公祠,建筑宏伟,而且靠近墟场,非常出名。人们都称它为“龙章公”(慵荘公的误称)。久而久之,  “龙章公”成为桥头坊的代名词。建国后,桥头坊与澳边坊合并,称澳边村。桥头坊的地属,仍然有其范围。但是,“龙章公”的名字,已经很少人知道了。




庙涌坊

---在双溪祖庙(叠滘人叫大庙)前面,东西相向,有一条河涌,名叫祖庙涌(简称庙涌)。庙涌坊位于祖庙涌的南面而得坊名。




东胜坊

---始名东升坊。此处东南北三面是茫茫大海,自然景色,非常优美。每在晴天的早上,水天一色,呼吸着清新空气,迎接着太阳升起,感到心旷神怡,人们就以即景定坊名东升坊。后来,东面积聚成沙,扩大了陆地面积,建筑物和树木,逐渐增多,遮挡了早上太阳升起的视线,即景似乎不符合实际,因而改名为东胜坊,寓东面得胜的意思。




潭头坊

---始名凼头坊。据史料记载,此处原是一个大海湾,海湾东面,是茫茫大海。水退时,呈现出一幅大沙滩,当中有一个大湖,古人称这种状态为“凼”。由于成沙扩展,凼的周围逐渐成了陆地,建筑了民居,住上了人群。根据地形演变过程,而称凼头坊。后来,觉得凼字绕舌,不论听与读,都很不方便。又根据字义内涵,改为潭头坊。




圣堂墟

---又称圣塘墟。是供祀孔子而得名。自从设了“圣堂”以后,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,越来越多人来拜祭。因为“圣堂”地方狭窄,难以容纳众多的人群,故在会英里(在今叠滘旧墟内)附近增设了一间“小圣堂”,以分散来拜祭孔子的人群。小圣堂坐西北,向东南,门前有一个水塘,称为圣塘。凡到来祭祀孔子的人士,必然取一些“圣水”用作磨墨,以求读书聪明。后来,此处发展为市集,北段取名为圣塘街(有新、旧街之分),或称墟头;南段取名为圣堂墟,或称墟尾。建国后,南北两段,合称为叠滘墟。




文昌沙

---简称文沙。据史料记载,文昌沙地处汾江中部,原是一个河滩,沿北方向伸展,直到原日均益菜市附近。其南面一段地(关帝庙前),名为白马滩;在其中部,有文昌庙而得名。  




乐成坊

---以乐成社而得坊名。




叠庆坊

---未找到史料根据。




田边里

---因其位于溥利围南线的禾田边缘而得名。




新约村

---在1950年5月6日,分潭头村置立。



摘自《叠滘乡志》2006年版
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
好文章!现在不讲 年轻的一代就无印象啦!

TOP

要研究下现在还有多少个坊存在

TOP

好有兴趣地睇完左,村头四坊指的系边4个坊?求指教

TOP

好多坊如果唔系睇过都唔知道了,多谢楼主,等好多后生都知道叠滘既历史!

TOP

报到,学习

TOP

“育麟里”的坊名石碑宜家响漖边球场牌楼左手面莲雾树下!

TOP

返回列表